查看原文
其他

禅七|什么是禅堂?

净慧法师 灵隐寺 2024-03-19


今天就想给大家讲讲我们打坐的禅堂。禅堂这个名字也很早了,《楞严经》中就提到过禅堂,经中告诉我们,修行中如果遇到魔事,就可以把《大佛顶首楞严咒》写了佩戴,或是贴在坐禅的禅堂里,就能消除魔障。当然经中的禅堂并不见得是指今天我们所说的禅堂,那是指个人坐禅的地方,或是集体坐禅的地方,可能更主要的是指个人坐禅的地方。
在古代禅堂叫做僧堂,是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。“僧堂”在佛经中也可以找到,《大智度论》记载,释迦牟尼佛圆寂后,第一次结集经典的主持人是摩诃迦叶,当时他看到阿难尊者还有粗重的烦恼没有断除,就把他从僧团中摈出,阿难尊者受到迦叶尊者这样的鞭策,马上就进入金刚大定,马上烦恼断尽证得了阿罗汉果,就能够进入僧堂。
在中国,正式将僧人居住的地方命名为僧堂,那是禅宗出现以后的事情。百丈禅师看到参禅的人都附属在律宗寺院,修行有诸多不便,他就倡议建立僧堂,来安住禅众,使大家有一个清净的环境集中修行,从那时开始有了僧堂。现在中国的禅宗寺院已经没有僧堂,都叫做禅堂,或叫般若堂,或叫大彻堂。但日本的禅堂还是叫僧堂,管理僧堂的法师就叫僧堂师家,相当于中国的堂主或首座。



禅堂的来历很早,尽管经典上有禅堂的名字,但佛陀时代并没有这种集中修行的地方。
佛提倡比丘日中一食,树下一宿,比丘就住在树下,而且不能在同一棵树下连续住三个晚上,连续住三个晚上就会起贪心,要住一个晚上搬一个地方,或者就住在坟边,所谓塚间树下,就是在坟头下住也不能超过三个晚上,有些坟墓做得好也会起贪心。
佛在世的时候,还没有集中修行的设施,尽管经典上提到祇园精舍、竹林精舍、祇树给孤独园,这些地方都是佛陀结夏安居时临时说法居住的地方,也不是僧众来管理,都是由居士管理,因为出家人手不持金钱,也不做具体的管理事务。
印度的风俗习惯就是如此,出家修行者不管生活的琐事,尽管一心一意地修行,由俗人来照顾修行者的生活。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,目前一些南传国家仍然如此,出家人住在庙里,不管庙里的事情,虽说是某某寺院的住持,那只不过是一个象征性的,具体的事情都是由护法会来管。
在佛陀那个时代,像祇树给孤独园、祇园精舍、竹林精舍,都是到了夏日雨季的时候,佛陀和众比丘在那里临时居住的地方。若不是雨季,佛陀都是带着弟子们到处游行教化,一边游化,一边乞食,也没有锅碗瓢勺,也不要买米买面,生活非常简单。
但是佛教传到了中国,这种游行教化的生活却行不通,因为印度重视乞食的生活,重视游行教化的生活,而中国人则不重视这个,中国人把乞食看作是要饭的,讨饭吃在中国人来看是最没有用的人,所以要饭的谁都看不起,受到轻视。
佛教传到中国后,也不得不适应中国的国情,就取消了这种乞食化饭吃的生活,修了寺院,自己树立烟爨,自己做饭吃,不到外面化饭吃。这样佛教在中国就有了寺院,就有了集中修行的寮口,禅宗集中修行的地方就是禅堂。



禅堂在现在看起来,其重要性并不是很突出,但是在古代,僧堂或禅堂非常重要。
我曾在喝茶时讲过,禅堂实际上就是一座学校,就是禅宗培养祖师、锻炼祖师的一所学校,许多高僧大德都是从禅堂里锻炼出来,都是从禅堂这所学校培养出来的。比如大家都知道的虚云老和尚,也就是本人的师父,他就是在禅堂里打禅七开悟的。他是在扬州高旻寺的禅堂里开悟的,我们前不久还到扬州高旻寺去参拜了一次,可惜他老人家开悟的禅堂已经改作斋堂了。
禅堂对于禅宗来说,是寺院里最重要的一个设施。佛教传到中国产生了禅宗,禅宗又创立了禅堂,这是中国佛教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创造。
在宋代的时候,大慧宗杲禅师在一个夏季,集中了近百人在一个禅堂里培养锻炼参禅的人,在这个夏季里近五六十天的时间里,在那一堂中竟然有四十多人开悟。就是用他那种硬功夫,狠辣钳锤来锤炼,逼得你上天无路,入地无门,所以很多人能够开悟。
禅堂叫做僧堂,可想而知是非僧莫入,非常神圣,也是非常神秘的。古代的出家人受戒后,五夏专精戒律,五夏之后方能听教参禅。
古代人说:“要在三条椽下、七尺单前,见个分晓”。中国的屋顶是每隔一尺一根椽子,三条椽下就是出家人在禅堂住的地方,睡觉的地方刚好就是三条椽子,相当于三尺宽,比丘睡觉的地方就只有七尺长。过去的比丘禅修、睡觉都在禅堂,在禅凳后面就是睡觉的地方,叫做广单,也就是通铺,单就是行李,也就是你的床位,每个人睡的地方就三尺宽,大约七尺长。“三条椽下、七尺单前,见个分晓”,就是要在禅堂里把自己的本分大事见个分晓。




线上随喜

盖闻欲种福田,无过斋供最胜;希登觉岸,莫如布施为先。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,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。苟能具严精洁,奉万德之慈尊,心起虔诚,延六和之上士,必定功无虚弃,德有攸归,多臻福慧于今时,早脱尘劳于异日!

长按左侧二维码,线上供佛斋僧,同植胜因!

原夫人畜攸分,贪生之心理一致;形骸虽异,本觉之佛性无殊。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,将他肉以养自身?屠门痛夜半之声,罪渊无底;浩劫感空前之苦,业海靡涯。深望改往以修来,断恶而行善,护生如己,普劝共种福田;爱物成仁,自卜同跻寿域!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,长按左侧二维码,随喜放生,广结善缘!


往期回顾




藏识

藏识|药师殿  楹柱联——慈云法雨济群生
藏识|药师殿  楹柱联——广大行愿利有情藏识|药师殿  楹柱联——灵山复现慈云藏识|药师殿  楹柱联——更期精进共证菩提

☀巡觅

巡觅|三到飞来峰,千年造像
巡觅|灵隐四季 听禅问道
巡觅|因缘际会 恭敬礼佛
巡觅|寻觅梦谢亭 果然在顶峰

☀学处学处|达摩祖师《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》细讲
学处|略谈六根清净
学处|金牛聚福 福慧双增 求财当求“七圣财”
学处|佛弟子的“双12”,除了“剁手”,还应该思考些什么
☀观照观照|如何用智慧剑斩断情丝
观照|学佛成佛 不可以缺福德资粮
观照|随缘不动心
观照|善护口业

开示

开示|印光法师:犯大妄语,其罪甚于杀盗淫百千万亿倍
开示|来果禅师:福为佛本,佛于三僧祇六度万行,皆是培福
开示|虚云老和尚:佛所说法,只要人识得此心
开示|来果禅师起七开示:告生死假

物语

物语|麦冬草——于阶石间安身 于柔弱中取胜
物语|南天竹——人间热恼谁医得 只要清香净业缘
物语|银杏——沉着守护 吉祥长寿物语|红枫——阳刚热烈 坚毅进取
☀常识常识|为什么寺院的门槛不能踩
常识|佛教中的神兽——狮子
常识|什么是如来十号
常识|什么是禅七

☀素食素食|吃菜指南——慈悲、少欲、清淡
素食|吃菜主义——素四物汤
素食|吃菜主义——“素雪”
素食|吃菜主义——素什锦炒饭

☀分享分享|此心安处是吾乡
分享摒弃杂念 顺心而为
分享|三个忘记分享|惜食 · 惜福

☀赏析赏析|流失海外的西夏遗珍赏析|与伏牛长老偈
赏析|谢灵运五言诗《三生石》
赏析|中国古老的传统手工造像技艺——佛教夹纻造像

☀历史历史|鸠摩罗什三藏的译经弘化事业
历史|中国佛教史略
历史|中国佛教协会的发展历程历史|历史上杭州佛教的东渡弘法

编辑|海涛

摄影|一叶

责编|妙声
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